close

『不想因為我,整個團隊都陷入危機』

 

因為是吳相植所以找上了營業三組,崔常務的算盤打得很精,這盤棋也在他的佈局之下。如同崔常務告訴吳次長該試著找能長期合作的夥伴一樣,崔常務拉攏樁腳的動作其實也套到吳次長身上,案件成功了,吳次長昧著良心助長常務背地裡勾當的行為,使他成為共犯結構中的一環,這將使吳次長成為自己的樁腳之一;案件失敗,營業三組就繼續待在他們那顧廁所的辦公室角落,繼續掙扎著生存。

 

「別在像上次那樣當張組長。」

吳次長能預知張格萊若是知道接下案子與自己有關後的反應,為了不讓他想到這個可能性,提前警告他不要再做哲學思想家,當個只管思考的張組長。這句話說出口的時候看似揶揄上次約旦案時,張格萊不假思索地提出接案的正當性與簡報的問題,但卻沒有足夠應付的能力;但或許,就是吳次長夠了解張格萊,他知道張格萊的腦袋與思考邏輯和自己的理念認知相同,無法允許一些不合理與不正當的行為出現在工作項目內,張格萊不會接受自己的成就必須踐踏著其他人,更不容許營業三組的成員因為自己而遭受危機。所以,這句話其實也算是吳次長的預防針吧!

但是,張格萊無止盡的疑問使他對這個案件產生極大的不安與懷疑,反覆思考卻總是充斥著太多的不合理,但他始終不明白為什麼吳次長堅持這個不是自己平常作風的案件,直到張白旗的點醒,果然在這方面,張白旗還是比較敏銳的。

 

「因為如果現在不做,那麼就算機會再次來臨,我也不一定能再下那種決心了。」

做與不做的決定在吳次長心中不停擺盪著,為了營業三組的安危他可以不做,回到廁所旁的辦公室角落,繼續帶領營業三組收拾大家不願意碰觸的案件;但一想到張格萊,想到過去的合同工恩智,他知道這是一個不可錯失的機會,縱使充滿風險也是眼前唯一的一條路。

 

「攸關張格萊的話,能做到哪就做到哪。」

這是金代理的義氣,作為張格萊第一個推特好友,他真的很偉大。有多少奮鬥努力希望能有機會往上爬的人願意冒這種風險,只為了一個不是正職員工的下屬?既無多大的權力,更無像吳次長那樣的能力,也絲毫沒有任何靠山與雄厚背景,如果營業三組被判死刑,金代理的人生也會陷入地獄,這樣為了張格萊說做就做、甘願付出的氣度,真的非常使人欽佩。

 

演到這都已經18集了,原以為會發展出淡淡情素的張格萊和安英怡看起來是沒戲了。張格萊望夫石消失了,一個極其主動而讓人負擔感重的女老師卻在身邊團團轉著,一個合同工的身分該如何爭取生存的機會,成為張格萊眼前最大的煩惱,戀愛這件事變得遙不可及,無論是愛人還是被愛,都不重要了。

而張白旗與安英怡間曖昧的互動關係,在送鞋、談心的大躍進後隨即瓦解,原來安英怡心有所屬。但是,看著安英怡對張白旗訴說自己的過往時,突然覺得張白旗成長了非常多。過去的張白旗是個只追著自己的雄心往前跑的人,與人的相處總是依附在社會階級上,也很難真正地敞開心胸與他人交往,但現在的他不一樣了。

 

我認為,擁有別人的故事是一件很幸福的事,所以張白旗是幸運的,他擁有了兩個“朋友”的故事,除了當事人之外只有他知道的故事。張格萊的過往使他理解一個從基礎開始掙扎的人,放下對彼此時間不對等的執著,主動對張格萊釋出善意,一次次的關心與誠心建議,即使不那麼直接,卻是暖和的,這也使得他越發成熟。

聆聽就是一種分享,就是一種分擔,說出口的人可以卸下心中重擔、解放壓力,靜靜聆聽的人不用多說什麼,單純的陪伴,就是種安慰,就是種心靈治療。

所以,安英怡的過往,對張白旗的思想大概沒有什麼衝擊,但他聆聽了安英怡一直無法說出口的故事,那段令他感到丟臉到無地自容的過往與家人,他成為了一個能分擔朋友心事與煩惱的人,是對朋友的付出,也是自己成長的收穫。

 

韓錫律似乎變成張格萊向日葵了,發覺張格萊的不對勁,察覺事態嚴重性,看著安英怡與張白旗一副對張格萊毫不關心的樣子,讓韓錫律氣急敗壞。只是他不知道的是,他的關心“我們格萊”午餐邀約,被擅於裝傻的安英怡給含糊掉,連同張白旗一起,韓錫率要是知道會氣到瘋狂跳腳吧!(笑)

 

下集預告總公司接獲的通報看來,應該與張格萊片尾那通錄音電話有關,但是誰去舉報的呢?看到連韓錫率都誤會吳次長時,張格萊跳出來大聲斥責,這是否會讓他們四人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和諧關係,以及對吳次長的信賴與尊敬產生些微變化呢?只剩下兩集了,從一時興起的寫文到中途的疲憊,越接近尾聲卻越是不捨,珍惜每次的劇集放送,更想好好地寫沒剩幾次機會能寫的文章,真是捨不得啊!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anana香蕉兒 的頭像
    Banana香蕉兒

    Banana的影劇碎念

    Banana香蕉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